bifa·必发(唯一)中国官方网站

當前位置 首頁>>學校要聞>>正文

>> 详细新闻

【新思想引領新征程?非凡“十四五”】打造科創策源地,激活服務新引擎

編輯:杜鵬        點擊:          2025-10-18 06:14                作者:黄慧        来源:科发院


【編者按】當“十四五”的時間卷軸緩緩收束,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的發展藍圖上,早已綴滿奮鬥的印記。五年來,在校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全體師生投身“美好汽院”建設新實踐,從汽車工程領域的技術創新到産教融合的深度探索,從人才培養質量的穩步提升到校園建設面貌的煥然一新……每一項標志性成果的背後,都是全體師生“想在一起、幹在一起”的同心協力,更是學校與汽車産業、地方經濟社會同頻共振、共促發展的生動實踐。

爲回顧總結學校取得的發展成就,展望未來發展思路,學校新聞網推出【新思想引領新征程?非凡“十四五”】專欄,既是爲了回望來時路,細數那些凝聚著汗水與智慧的收獲;更是爲了錨定新坐標,激發全體汽院人接續奮鬥的熱情。站在新的起點,願我們以過往成就爲序章,以昂揚鬥志爲筆鋒,繼續深耕汽車教育沃土,在服務國家戰略、助力行業發展的道路上,書寫更多屬于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的精彩華章!


“十四五”期間,學?萍紕撔聢猿帧八膫面向”,聚焦國家戰略,主動對接湖北“51020”現代産業集群,深度融入十堰市“一主四優多支撐”現代産業體系,突出汽車特色與地方特色,以創新驅動爲引領,專注基礎研究,強化應用創新,推動成果轉化,圍繞“汽車産業鏈”,走“産學研用相融合”的特色發展之路,加強科研範式和組織模式變革,構建高水平、開放型的科技創新體系,科技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科技興校建設成效凸顯。

推動“政策-機制”雙鏈耦合,營造科研學術新生態

“十四五”期間,學校圍繞科研管理、科技創新領域的重點、難點、痛點,突出問題導向,深化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開展科研體制機制改革,一系列科技管理激勵政策率先出台並落地見效。

深化科研管理機制改革。學校召開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大會,出台《促進高質量科技創新工作實施意見》,配套修訂項目基金管理、科研經費管理、平台運行、成果轉化、科技獎勵、業績考核等系列政策。制定服務汽車産業轉型、服務十堰、服務東風系列行動方案,全面布局、多點突破、縱深推進,最大限度地釋放政策紅利,推動科研管理體制機制由“管理型”向“組織型”升級。

探索科技評價體系改革。堅持“破四唯”與“立新標”相結合,探索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爲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新質生産力視域下行業特色高?蒲泄ぷ鏖L周期評價機制探索》獲批湖北省教育評價改革試點項目,學校成爲湖北省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高校。

加強科研範式和組織模式變革。著力構建以“建平台、組團隊、報項目、出成果”爲核心的科研創新鏈條。大力推行“七個有組織科研”,規範科研管理,激發創新活力,深挖服務潛力,提升科研水平,促進成果轉化,助力支點建設。以服務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需求爲主攻方向布局大平台,以破解關鍵技術難題和聯合技術攻關爲問題導向凝練大項目,以多學科交叉融合爲目標牽引組建大團隊,統籌推進“學科、科研、平台、人才”一體化建設。

推動“科技-轉化”雙擎驅動,激活科技創新策源力

學校緊跟汽車産業研究前沿,加速推動科技創新要素向區域新質生産力集聚。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聚焦新能源材料、智能網聯技術、智能裝備、人工智能、低空技術等36個重點研究方向,設立博士啓動基金、地區聯合基金等激勵教師攻關,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十四五”期間,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944項,項目總經費5.60億元。出版著作81部,授權專利397項,參與國家行業標准制定10項,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1533篇,榮獲省部級及行業學會獎勵56項。

加強高能級創新平台建設。新增“儲能與動力電池湖北省重點實驗室”“電池關鍵材料綠色智能制造技術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産業發展研究院”“汽車産業知識産權研究院”等省部級平台24個,共建企校聯合創新中心和專家工作站85家。參建“隆中實驗室”“武當實驗室”,與中國汽車百人會共建“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零部件産業創新中心”,參與東風公司牽頭共建的“固態電池産業技術創新聯合體”,圍繞十堰市主導産業體系布局4家市級重點實驗室,參與十堰市車路雲一體化試點城市建設,推動中國商用車工程研究中心建成落地。

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能。推行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建成大學科技園、中試基地、概念驗證中心等成果轉化平台,組建專業技術經理人隊伍,構築“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産業賦能”全鏈條創新生態,建立“企業出題、高校破題、團隊揭榜”的産學研深度融合模式,推動科研成果“落地生根”。“十四五”期間,學校承擔企事業委托的産學研項目1389項,合同經費5.19億元,到賬經費3.19億元。94項專利成果在企業轉化落地。2024年,科研到賬經費首次突破1億元大關。

推動“高校-城市”雙向賦能,譜寫城校共榮新篇章

學校全面融入“漢孝隨襄十”萬億級汽車産業集群,助力十堰服務全省支點建設。

政産學研協同創新。出台服務十堰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湖北建成支點行動方案,成立服務地方專班,與地方政府、龍頭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推進“一縣(區)一研究院、一企業一團隊”布局,與地方政府共建“湖北中程科技”“鄂西北新能源汽車”等4家産業技術研究院,與萬潤共建“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産業技術創新聯合體”,與東風設備、震序、華陽等企業共建企校聯合創新中心。

智庫建設卓有成效。牽頭成立鄂西北發展研究院、綠色低碳發展研究院等8個地方高端智庫,與東風共建汽車産業知識産權研究院,獲批2個省級人文社科基地。專家團隊在中國商用車論壇、中國(十堰)低空經濟産業發展大會、國際武當太極文化論壇等活動中作學術報告。聚焦武當文旅、水生態保護、供應鏈物流、西十高鐵建設等十堰經濟社會發展熱點,形成了多篇咨政成果,獲省市主要領導批示並采納,36項調研成果榮獲省市級優秀社科成果獎。

科技人才智彙基層。9人入選十堰市“科技領軍人才”。累計派出500余人次科技服務專家深入中小微企業擔任“科技副總”“發展顧問”,參與地方政府決策咨詢、規劃編制,企業戰略布局、技術攻關。選派青年博士加入東風、萬潤等龍頭企業研發團隊,長期服務企業一線。學校獲評“科技副總”“院士專家企業行”優秀選派單位。學校技術合同成交額、科技人員服務企業數、企業科技創新券兌付金額均位居漢外高校第一。學校成爲服務地方的“人才庫”“科技庫”“成果庫”。

启程“十五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充分发挥人才科教资源,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锻炼高效率创新队伍,营造高活力创新生态,努力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为服务汽车强国、湖北建成中部地区战略支点贡献智慧和力量。(审稿 张元好)

上一條:校領導調研指導博士點立項培育建設工作

下一條:學校召開挂職幹部座談會,交流經驗共促發展

關閉

相關新聞 讀取內容中,請等待...
百度一下 搜索 bifa·必发(唯一)中国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