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語】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一個奮進中的學校不能沒有榜樣。榜樣是看得見的哲理,先進人物是鮮活的精神導向。
歲月無聲,草木爲證,充滿活力的校園裏處處镌刻著這些先進人物的足:蜆I績,激勵每一個普通人在新時代通往更美好生活的征途中闊步向前。
他們可以,你當然也行!
本期我們一起走進汽院人物——陳陽陽的世界。

陳陽陽,2024年6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研究方向聚焦于低成本、长寿命、长续航的氢能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的开发,期间参与一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广东省杰出青年项目,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C项目。实审发明专利两项,發表SCI論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13篇,中科院一區論文7篇,中科院二區論文4篇。主持湖北汽車工業學院高層次人才啓動項目。2024年11月加入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汽車工程學院新能源汽車系部。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華南理工大學欣旺達新能源獎學金、深圳大學優秀畢業生、深圳大學科研標兵、河南省三好學生等獎項。
“學會從挫折中汲取動力”
陳陽陽的科研之路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段充满转折与磨砺的成长历程。陳陽陽本科階段主修車輛工程,對傳統動力系統的運作機理産生了興趣。碩士階段進入發動機燃燒研究領域,開展了缸內燃燒過程的實驗與分析。“雖然在這一階段積累了實驗技能和對能源轉化的初步理解,但我逐漸意識到傳統內燃機技術在未來能源格局中的局限性。懷著對清潔能源的熱情與探索精神,我在博士階段轉入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研究,希望能在新能源方向上深耕。”
对陳陽陽而言,博士的科研经历充满挑战。他经历过转导师,两次更换研究方向,最终才把研究重心聚焦在燃料电池膜电极的结构优化与性能提升。“转型初期,我几乎从零开始,不仅要补充电化学、材料学等知识,还要在短时间内掌握膜电极实验和CFD仿真模拟方法。”他表示,科研过程中也有过挫折:论文被拒、中期答辩未通过,等等。这些都让他一度陷入低谷。然而,也正是这些经历磨炼了陳陽陽的毅力,也让他学会了在困境中反思和调整,从失败中积累经验,从挫折中汲取动力。
在导师和团队的支持下,陳陽陽逐步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系统开展了膜电极催化层微观结构调控、传质机理分析与多物理场模拟研究。“通过大量实验与仿真工作的结合,我不仅积累了对膜电极运行机理的理解,也逐渐具备了独立开展科研的能力。”
“用休閑爲科研增添了更多熱情和靈感”
“生活不能只剩下实验和数据。”科研以外的业余生活,篮球是陳陽陽的“快乐源泉”,从本科到博士,他一直在学院篮球队里打球。
他坦言,每次在球場上拼搶、防守、投籃,那種腎上腺素飙升的感覺,能讓人暫時忘掉論文的壓力。“但更重要的是,籃球教會了我團隊合作:有時候你傳球不一定能得分,但能幫朋友完成漂亮一擊,這種成就感很棒。”
除了球。愱栮柣故歉龌獍谜。越野露营、钓鱼对他来说都是“充电神器”。背上行囊,走进草原、荒漠或者戈壁滩,看天边的日落、听风吹过戈壁的声音,那种宁静和辽阔,会让人瞬间忘掉办公室的烦心事。钓鱼也是他的“耐心训练课”:“有时候等一个鱼上钩的时间,比等实验数据还考验耐力。”
这些兴趣爱好让他的生活更有趣,也让他在科研压力下保持轻松心态。“运动让我更有活力,户外让我学会从容,偶尔还能拍几张好看的照片发朋友圈,顺便炫耀一下我征服大自然的小成就。”总之,业余生活丰富了陳陽陽的人生,也给科研增添了更多热情和灵感。
回顾这段经历,陳陽陽表示,自己深知科研之路并无捷径,它既需要扎实的理论与实践,也离不开坚持与韧性。未来,他希望能在膜电极研究领域继续深入探索,推动实验与模拟成果的融合与应用,为燃料电池产业化与绿色能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