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天名師”、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教授李建:
領軍材料創新路,春風化雨潤英才
在實驗室中,他與學生熱烈討論锂離子電池的前沿動態;在省級一流課程“大學化學”的講台上,他以“CO?捕捉”等鮮活案例點燃工科生的創新火花;在青年教師座談會上,他傾囊相授教學競賽的心得體會……他是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汽車材料學院院長、省級優秀教學團隊帶頭人李建教授。自2010年投身高教事業以來,他始終紮根教學一線,以熱忱與智慧踐行育人使命。今年,他榮獲湖北省“楚天名師”稱號。
科研融入教學,讓知識照進現實
“化學不是死記硬背,而是解決問題的鑰匙。”這是李建常對學生說的話。這位本科、碩士、博士均畢業于武漢理工大學的材料學教授,曾參與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十余項課題,發表SCI、EI論文30余篇,科研經費超過200萬元。但他更擅長的,是把複雜的科研成果“轉化”爲生動的教學案例。
“锂離子固態電池”“植物油基樹脂”“稀土共滲提純技術”……這些來自他和團隊科研一線的課題,經過提煉分解,成爲本科生課堂上的工程案例和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他形象地比喻:“教師要當好‘翻譯’,把實驗室的‘高精尖’變成課堂上的‘鮮活實’。”
他主持的《大學化學》課程于2023年獲批省級一流課程,其創新的“三階五步”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成爲多所高校借鑒的範本。課前線上自主學習、課中精准授課、課後鞏固拓展,三個環節環環相扣,五個步驟循序漸進,實現了“師生角色隨機互換”和“課堂行爲高度共鳴”。
他特別注重課程思政建設,牽頭建成40個思政案例資源庫。“新能源汽車電池案例對應比亞迪的創新精神,綠色化學案例對應丹江口水庫治理的生態理念,納米發電機案例對應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得主王中林教授的科學家精神。”李建表示,通過這些案例,引導學生將個人理想與國家需要緊密結合。
用愛陪伴成長,鑄就卓越育人成績
2024年,在他和團隊的指導下,新能源材料201班考研升學率達42.5%,就業率超過95%。這樣的“成績單”背後,是他推行的“三導師制”——學業導師負責規劃指導,學術導師負責創新訓練,生活導師負責思想引領,三方協同爲學生提供全方位、接續式的成長陪伴。
“李老師總是能激發我們的興趣,引導我們一步步克服困難。”曾參與國家級大創項目的學生徐嬌嬌回憶道。從大二開始進入實驗室,從文獻查閱到方案設計,從實驗操作到論文撰寫,李建帶領學生完整經曆科研全過程。近年來,他指導本科生發表論文10余篇,2篇畢業論文獲評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多名學生獲得“湖北省大學生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
他曾擔任3屆班主任,所帶班級兩次獲評“優秀班集體”。作爲“學海領航”導師,他每年走訪學生宿舍、舉辦講座,聯系幫扶學業困難學生。“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教師要做的就是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路徑。”李建說。
傳承團隊力量,構建教學科研高地
作爲學院院長和團隊負責人,李建格外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他制定《學院青年教師培養方案》《學院青年教師國內外訪學管理規定》等制度,通過集體備課、聽課評課、教學競賽等方式,助力青年教師成長。
“李院長總是毫無保留地分享經驗,從課堂教學到項目申報,從論文指導到競賽帶隊,他都耐心指導。”團隊青年教師覃群說。這位獲評“湖北省師德標兵”的青年教師,正是在李建的指導下,迅速成長爲教學骨幹。
在他帶領下,團隊湧現出一批教學科研骨幹:1人獲“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1人獲“省師德標兵”,2人獲“省青年教學能手”,多位教師在全國混合式教學設計創新大賽中獲獎。團隊成員馬亞楠博士獲批湖北省楚天學子,蘭笛博士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
在他的指導下,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于2021年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2022年通過國家工程教育認證。團隊目前已建成4門省級一流課程、2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和3個省級優秀基層教學組織。“沒有優秀的團隊,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李建常說。
2022年,團隊成果《基于多元協同的汽車行業一流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實現了學校在該獎項上的突破。此外,團隊還獲得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中國産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優秀獎1項。
如今,李建正帶領團隊朝著更高的目標邁進——構建“新能源→化學←材料”交叉課程體系,建設智慧教學資源庫,深化産教融合,培養更多適應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的複合型人才。他主持的新能源汽車先進材料現代産業學院已獲批爲省級現代産業學院,與億緯動力等企業共建研發平台,將真實工程問題融入教學過程。
從教十六載,不忘初心。他說:“教育是一場溫暖的陪伴,更是共同的成長。唯有腳踏實地、潛心育人,才能無愧于教師這個稱號。”在湖北汽車工業學院這片沃土上,李建繼續用執著與智慧,書寫著立德樹人的新篇章。